首页 > 养生 > 养生名家

揭秘:俞平伯别样的“养生之道”

来源:互联网

俞平伯是当代著名的红学专家,生于1900年,卒于1990年。他一生历经坎坷,最终以91岁高龄辞世,这得益于他非同寻常的人生态度和别样的“养生之道”。

俞平伯

揭秘:俞平伯别样的“养生之道” 

俞平伯先生写过一首《养生歌谣》:“愉快劳动精神好,足够休息保护脑。长期锻炼强身体,适当娱乐不烦恼。节制饮食慎起居,讲究卫生身体好。风烛残年成过去,精神百倍腾云霄。”这可以说是他对自己养生的总结。

心态平和,随遇而安。1954年,俞平伯先生因“红学”研究文章遭到批判,到“文革”中,更是在劫难逃。但俞平伯先生不管遇到怎样的境况,他总是随遇而安。即使家被抄了,他非但不生气,甚至还做起诗来:“屋角斜晖应似旧,隔墙犹见马樱花。”一派处之泰然的君子之风,这就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这种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无疑是他长寿的根基。

颇好美食,从不忌口。俞平伯先生颇好美食,当代作家叶兆言如是描述俞先生:“印象最深的是圆圆的大脑袋,穿着旧衣服,看上去像个淘气的老和尚,胃口极好,不停地吃,津津有味。”对此,俞先生则认为:“我想吃,就证明身体需要”。他的饥则食,渴则饮,倦则眠,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不忌口,不拘泥的饮食习惯,一派顺遂,恰好达到了心态放松,这对健康大有帮助。

喜爱昆曲,陶冶性情。俞平伯先生从年轻时起就受夫人影响,喜爱昆曲,可以说是夫唱妇随度过了一生。即使在“文革”中,俞平伯夫妇从干校回到北京,生活稍归平静,俞家又重闻昆腔声。虽然曲社活动被停止了,但俞平伯夫妇像往常一样,常常在家中组织曲集。这种喜好,无疑是对他精神方面的最好调剂。

俞平伯书法

勤奋不辍,愈老弥坚。俞平伯先生一生勤奋治学,直到九旬开外时,生活仍能自理,他从不给家人增添麻烦和负担。晚年,仍以周恩来的“活到老,学到老,干到老”为座右铭,每天从事研究和写作不息。 这种勤奋治学,对他的手脑也是一种极好的锻炼。

纵观俞平伯先生的一生,心态平和,随意自然;与人为善,心底无私;虽不刻意养生,也活出了高寿。他的这些养生经验,对我们今天仍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推荐阅读

Copyright© 中国前沿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