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诗词中的养生之道:松竹柳荷伴身畔
白居易一生仕途坎坷不顺,三起三落,比起与之情谊笃深、生性豪爽的终生好友元稹以及与之同年生人但仕途较为顺利畅达的刘禹锡,自然更多人生忧患和心理抑郁悲苦,以致年方40就发白齿落,未老先衰。但其最后的寿命却比这两位好友高,足足活了74岁。同时,白居易还是写“养生诗”数量最多的诗人。
白居易
白居易诗词中的养生之道:松竹柳荷伴身畔
白居易深信“自静其心延寿命,无求于物长精神”。基于此,他提出了对疾病的“九可却和十不治”。九可却:静坐观空,觉四大原从假合,一也;烦恼现前,以死譬之,二也;常将不如我者巧自宽解,三也;造物劳我以生疾遇苦,稍闲反生幸,四也;宿孽现逢,不可逃避,欢喜领受,五也;家室和睦,无交谪之言,六也;众生各有病根,嗜欲淡薄,七也;饮食宁节毋多,起居宁适毋强,八也;觅高朋亲友,讲开怀出世之谈,九也。
十不治:纵欲耽淫不自珍重,一也;窘苦拘囚,无潇洒趣,二也;怨天尤人,广生懊恼,三也;今日忧愁明日,一年常计百年,四也;室人噪聒,耳目尽成荆棘,五也;听信巫师祷祝,广引杀戮加重孽缘,六也;寝兴不适,饮食无度,七也;讳疾忌医,使虚实寒热妄投,八也;多服汤者,荡涤脾胃,元气渐耗,九也;以死为苦,与六亲眷属常生难割难舍之想,十也。
1、静息坐禅调身心
虽然前半生坎坷不断,屡受打击,但白居易仍然充满了乐观进取的精神,54岁时,白居易初患白内障,后来又因坠马伤及足和腰,“腰痛拜迎人客倦,眼昏勾押簿书难,辞官归去缘衰病,莫作陶潜范蠡看”,所以白居易58岁时辞官退隐香山寺,但他绝不让病痛所困,消极悲观厌世,而是积极调整生活方式,探求心理恬静和安乐康复之道,正如他在《眼暗》一诗中所写:“夜昏乍似灯将灭,朝暗长疑镜未磨;千药万药治不得,唯应闭目学头陀。”
在医学尚欠发达的唐代,白居易的白内障无法根治,但他仿效佛陀僧人:闭目坐禅养生。通过调身、调心的方法进行静坐习定,集中思维、排除杂念妄想、止息杂虑而使身心安静,白内障的病症也因此有了很大改善。全身心沉浸在这种静息境界的白居易戏称自己“中宵入定跏趺坐,女唤妻呼多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