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发布2018年一号文件
来源:互联网
农业部关于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的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农业(农牧、农村经济)、农机、畜牧、兽医、农垦、农产品加工、渔业厅(局、委、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决策部署,现就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扎实做好2018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提出以下意见,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2017年,各级农业部门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粮食总产达到12358亿斤,农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3432元,巩固发展了农业农村经济好形势。党的十八大以来,粮食产能迈上新台阶,现代农业建设迈出新步伐,农业绿色发展开拓新局面,农村改革展开新布局,农民收入实现新提升,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为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提供了有力支撑。这些成绩的取得,最根本的是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作为七大战略之一写入党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了全面部署,强调,要落实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各级农业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履职尽责抓落实,不断开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局面。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是以农村改革为发端的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做好2018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经济工作总的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践行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优化农业产能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保护粮食生产能力为底线,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效益优先,加快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推进改革创新、科技创新、工作创新,大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大力发展新主体、新产业、新业态,大力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朝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继续前进。 落实这一总体要求,关键是实现工作导向的重大转变和工作重心的重大调整。当前,我国农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要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推动农业尽快由总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唱响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主旋律,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 一、坚持质量第一,推进质量兴农、品牌强农 坚持抓产业必须抓质量,抓质量必须树品牌,坚定不移推进质量兴农、品牌强农,提高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水平。将2018年确定为“农业质量年”,制定和实施国家质量兴农战略规划。 1.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加快标准制修订,新制修订农药残留标准1000项、兽药残留标准100项、其他行业标准200项。加强农业标准宣传推广和使用指导,大力宣传农兽药、饲料添加剂使用规范,严格落实安全间隔期休药期规定,从源头上减少非法添加、滥用乱用现象。推进规模经营主体按标准规范生产,建立生产记录台账,并将其作为政策支持的重要条件,通过2??—3年努力,在大城市郊区、“菜篮子”主产县基本实现农业生产标准化、可追溯。 2.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管。严格投入品使用监管,建好用好农兽药基础数据平台,加快追溯体系建设。落实新修订的农药管理条例,全面实施农药生产二维码追溯制度,2018年底实现兽药经营企业入网全覆盖。严格兽用抗菌药物管理,不批准人用重要抗菌药物等作为兽药生产使用,逐步退出促生长用抗菌药物,2018年再禁用3种。加快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推广应用,将农产品追溯与项目安排、品牌评定等挂钩,率先将绿色、有机、品牌农产品纳入追溯管理,选择10个省份开展追溯示范试点。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档案和“黑名单”制度,将新型经营主体全部纳入监管名录。再命名200个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鼓励有条件的地方以省(市)为单位整建制创建。开展质量安全乡村万里行活动。 3.实施品牌提升行动。将品牌打造与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绿色、有机等产品认证紧密结合,打造一批国家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全国知名企业品牌、大宗农产品品牌和特色农产品品牌,保护地理标志农产品。实施产业兴村强县行动,推进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发展。强化品牌质量管控,建立农业品牌目录制度,实行动态管理。办好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等展会。开展绿色食品进超市、进社区、进学校活动。建立健全品牌创建激励保护机制,鼓励媒体宣传推介优质品牌。 4.推进现代种业提挡升级。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创新体系,提升农作物、畜禽、水产良种质量。强化绿色育种导向,深化玉米、水稻、小麦、大豆良种联合攻关,选育一批节水节肥节药新品种。启动特色作物良种攻关,建立一批区域性特色良种繁育基地。继续实施制种大县奖励,高标准建设国家南繁育种基地,推进国家种质库、甘肃玉米和四川杂交水稻良种繁育基地等重大工程建设。完善国家农作物、地方畜禽遗传资源和海洋渔业种质资源保护体系。探索建立实质性派生品种保护制度,严厉打击种子套牌侵权行为和非法转基因种子生产销售。加快建设种业大数据平台和国家综合性检验测试设施。鼓励企业在国外申请品种权和专利。继续实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 5.提高设施农业发展水平。实施园艺产品提质增效工程,推动设施装备升级,优良品种推广,技术集成创新。加强设施蔬菜连作障碍综合治理,推广轮作倒茬、深翻改土、高温闷棚、增施有机肥等技术,改善产地环境。引导优势区加快老果茶园改造,集成推广优质果树无病毒良种苗木和茶树无性系良种苗木。集中打造一批设施标准、管理规范、特色鲜明的中药材生产基地。加快实施马铃薯主食开发,完善主食产品配方及工艺流程。 6.加强动物疫病净化防控。继续抓好重大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防控。启动动物疫病净化工作,逐步推动全国规模养殖场率先净化。强化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有序推动东北4省区无疫区建设,鼓励具备条件的省份建设无疫区和无疫小区。探索建立动物移动监管制度,降低动物疫病传播风险。强化屠宰行业管理,加大生猪屠宰资格审核清理力度,组织开展屠宰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屠宰环节违法违规行为。持续推进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建设,提升集中处理比例。推进执业兽医队伍建设,加强官方兽医培训,引导和扶持兽医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