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 > 头条新闻

“三个导向”引领潍坊现代农业创新

来源:互联网

  本报记者 杨志华 于洪光 简承渊 吕兵兵

  山东潍坊的农耕历史源远流长,是“农圣”贾思勰的故里,他撰写的《齐民要术》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古农书巨著,谱系完整,至今仍被视为瑰宝;而今,潍坊是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源地,也是现代农业的“试验田”。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强调指出,解决好“三农”问题,根本在于深化改革,走中国特色现代化农业道路,并提出“以解决好地怎么种为导向,加快构建新型经营体系;以解决好地少水缺的资源环境约束为导向,深入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以满足吃得好吃得安全为导向,大力发展优质安全农产品”的重要思路。

  作为全国农业产业化的发祥地,潍坊农业产值居山东省之首,农业资源禀赋好、发展水平高,是重要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出口基地和全国蔬菜之乡,蔬菜、肉类出口分别占到全国的1/10和1/8。潍坊市委书记刘曙光表示,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现代化过程中,落实习总书记农业的“三个导向”重要指示精神,潍坊理应打头阵,率先走在前面。

  日前,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本报记者对这几年潍坊市的现代农业创新路径进行了走访。

  以解决好“地怎么种”为导向,着力创新农业经营体制,加快构建立体化、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重点培育从事专业化、集约化农业生产的家庭农场,使之成为引领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的主体力量;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民合作组织,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推进示范社创建活动,促进农民合作社增量提质;支持农业龙头企业以资本为纽带开展联合与合作,增强辐射带动能力,抓好现代农业园区建设

  青州市何官镇南小王村共105户309口人,耕地638亩,属典型的农业村。过去主要以粮食种植为主,经济效益低,集体经济薄弱,村庄各项事业发展严重滞后。但2008年在全市率先成立了土地股份合作社之后,南小王村依托土地流转,发展有机农业,实现了富民强村的巨变。目前,合作社共流转了包括附近村庄在内的土地1850亩,在解决“地怎么种”之前先解决了“地谁来种”的问题,2016年,村集体收入100多万元。

  潍坊市委副书记张小梅说,南小王村的经验表明,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深化机制体制创新,首先要盘活农村土地资源。潍坊市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按照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的思路,从2012年开始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试点,2013年全面推开,目前已有7574个村完成,占有耕地村的95.4%。基本解决了农户承包地块面积不准、四至不清等问题,为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打好了基础。围绕“地怎么种”这一导向,潍坊着力创新农业经营体制,加快构建立体化、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安丘市凌河镇碧宝家庭农场成立于2013年,农场主张振周原先就承包了130亩的山地,经过考察,他发现荒凉的山坡其实是发展优质核桃产业的好地方。2015年以来,碧宝家庭农场共生产核桃干果5吨,新培育优质种苗1万多株,实现纯收入20万元。农场在自己取得较好经营效益的同时,还带动了周边农民发展核桃种植200多亩。山绿了,人也富了,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目前,潍坊像这样的家庭农场发展到6664家,其中种植类家庭农场经营土地面积平均达170多亩。另外还有农民合作社24513家,基本实现了户必入社、业必归会。

  “今年合作社工作的重点主要是新建示范园区、低产园区改造和种苗繁育基地建设3个方面,预计可实现增收1000万元左右。”

  李治国是昌邑市鼎立薄壳核桃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该合作社是一个集核桃、榛子、苗木、果品长链条等研发、种植、销售、深加工为一体的大型专业合作社,是山东省的龙头企业,拥有核桃种植基地3000余亩,榛子种植基地1500余亩,带动种植户种植核桃面积1万余亩。

  潍坊把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作为创新农业经营方式的重要抓手,仅今年以来就完成新建、改建或评定现代农业园示范区98处。重点统计的398个规模化园区中,国家级占23个,省级占61个。各类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3100家,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12家数量居山东之首。

  今年“田园综合体”作为农业农村发展的新概念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7月5日,被选为山东省唯一省级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项目——潍水田园综合体项目就落户在潍坊昌邑市。该项目投资人孙健告诉记者,这个项目重点打造皇姜小镇、潍河湿地景观带、田园康养社区集群、乡野文娱体验集群、农旅产业融合集群、幸福乡村民俗体验区等六大功能分区。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一二三产业“三产融合”,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的特色小镇和乡村综合发展模式,为全国农业和农村体制改革提供可复制的模板。

  围绕破解“地怎么种”的难题,抓好农业社会化服务同等重要。潍坊以为农服务中心为依托,按照主体多元化、服务专业化、运行市场化的思路,扶持发展各类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500多个。他们把供销社作为开展社会化服务的重要载体,积极推进供销社综合改革试点,支持他们搞好为农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放心农资”工程,全方位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供销社在全市规划建设了103处为农服务中心,规范发展了818家放心农资店,探索形成了“3公里土地托管服务圈”“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土壤熏蒸修复”“职业农民培训和创业孵化”4项可复制、可推广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经验做法。

  与此同时,潍坊加快发展品牌农业,培育产业品牌、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靠品牌带动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寿光市洛城街道斟都果菜专业合作社是集绿色蔬菜种植、销售、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与一体的蔬菜基地,合作社主要种植和销售五彩椒,已通过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验收,获得绿色食品基地A级标准认证2720亩,是全国一村一品示范社,2016年合作社年销售蔬菜达到8000吨,销售额4800万元,实现利润398万元。

  目前潍坊已有6750个农产品注册了商标,19个农产品获全国驰名商标,28个农产品获地理标志产品认证。有500多种农副产品及加工产品出口到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初步形成产、供、销一体的产业链条。

推荐阅读

Copyright© 无锡数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