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给“访惠聚”工作队打满分
村民给“访惠聚”工作队打满分
法制网记者 潘从武 通讯员 张蕾
把准脉络定良方,产业带动夯基础,劳务输出扩门路……去年以来,新疆司法厅驻和田县巴格其镇喀斯皮村“访惠聚”(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工作队认真梳理汇总群众所需、所想、所盼,在摸底排查、建档立卡的基础上,制定精准帮扶措施,对症下药、靶向治疗,帮助群众提高自我发展能力。
“在党的惠农政策引导下,村民们树立起努力脱贫致富的信心,逐渐找到了打开致富路的金钥匙。”该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韩红说。
2017年3月,韩红一到村里,就把办公室搬进村委会,工作队和村“两委”联合办公。双方第一次“合作”就是创建“五星级”党组织,工作队队员带着村干部,按照标准“创星级”,开展党建、维稳、民族团结等各项工作。
工作队坚持落实“多位一体”工作机制,形成村级事务共商、维稳责任共担、民生实事共办、群众困难共帮、民族团结共建、发展增收共促的工作合力。
针对在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苗头,工作队及时提醒要求村干部增强遵规守纪意识,坚决杜绝办事不公、优亲厚友,截留、克扣、冒领惠民资金,套取国家补助资金等行为。严把低保审核关,对不符合条件的人员和家庭、特别是村干部家属一律清退,实现“阳光”低保,对违规享受低保的人员和家庭进行清退,最终将符合要求的127名群众纳入了低保范围。
工作队坚持从一点一滴做起,把群众的事情当成大事来抓,按照“一户一事一议一回复”工作法,仅去年一年,就成功化解矛盾纠纷、解决困难诉求364件;同时,进一步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对收集到的各类矛盾问题,综合运用法律法规、村规民约、警民联调、协调主管部门依法处理等方式排除化解,截至目前,成功化解各类矛盾纠纷、解决诉求62件。
“人多地少、资源匮乏、村集体经济收入不足等问题突出,这就是当时村里的情况。我们既然来了,就得干出个样子。”韩红说,在联合办公室,村“两委”班子参与了乡村发展的全过程。
如今在喀斯皮村,每天都有村干部轮流值班为民服务,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定期在村里开展便民服务,村民有事就找村委会、找党员。
工作干得好不好,村民心中有一杆秤。
2017年底,在绩效考核群众满意度测评中,喀斯皮村1100余户2000余人为工作队打分,全是满分。
“韩书记,你们能不能留下不要走?”该村老党员布买热木·沙吾提握着韩红的手说。
“大叔,您放心,我们不走。”韩红话音刚落,村民们高兴地鼓起掌来。
百分之百的满意度,背后是工作队的全身心投入。
2017年,韩红带领工作队和村“两委”利用现有资源,全力推动产业扶贫,累计为贫困家庭争取21.6万元棚圈改造资金,发放5000只“尼雅”黑鸡苗,向村民发放1570万余元惠农补贴资金。同时,协助村民积极申请创业贷款,多措并举帮助村民增收。
今年,工作队从促就业、改庭院、建产业方面入手,与群众一起闯出一条致富路:制定“房前屋后 增收致富”庭院致富目标,即采取一户一卡一策、一队一品一貌、一庭一院一景“三一模式”,完善种植区、养殖区、手工业区、生活区“四区布局”,并按照打造样板、统一规划、改造治理、合理开发、功能完善、提质增效六步逐一落实;建立合作社,把产品订单引入庭院,提供农产品种植、技术指导、保底收购的一条龙“保姆式”服务。
“现在,村民们的致富观念越来越多元化,他们主动学习技能、租商铺摆摊位、搞畜禽养殖或外出务工,家家户户都在靠自己的双手主动脱贫,我们有信心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麦尔旦说。
近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司法厅驻喀斯皮村“访惠聚”工作队被授予2017年度新疆全区“访惠聚”驻村工作先进工作队荣誉称号,韩红被评为“先进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