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版IFRS9”正式施行 业内人士称对银行资产结构调整有限
2017年4月,财政部修订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23号、24号三项新金融工具相关会计准则,三者合称为“中国版IFRS9”,即《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金融工具》的中国版。根据安排,23家H股上市银行(含“A+H”上市银行)须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新准则。
一位大行财务部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该行关于IFRS9的准备和实施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当中,前期主要完成了准则研究、方案设计、需求编写等多项工作,目前相关工作正处于最后的实施阶段,预计将于2018年年初完成相关系统的切换上线工作。
不过他也表示,鉴于相关实施工作仍然在持续进行的过程中,IFRS9对该行的影响还在进一步的评估过程中。“总体上,我们认为新准则下拨备的增加会对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利润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对资产结构调整的影响有限。”
据了解,与现行会计准则相比,IFRS9对会计核算的影响和挑战主要来自以下两方面:一是金融工具的分类、计量模式和会计科目发生改变;二是金融工具的减值模型发生变化,即从“已发生损失模型”到“预期损失模型”的转变。
一位大行风险部相关负责人称,预期损失模型的建立主要有以下两大难点:一是于前瞻性预测。由于对二三阶段的资产来说,需要对全生命周期计提减值,也就意味着银行需要对中长期的宏观经济、政策环境等的变动趋势进行预测,这对于银行来说是有较大困难的,不同银行机构采用的预测结果也不一定可比。二是具体估计的方法。按准则要求,计算减值时,需要同时考虑现金流贴现因素,并估计资产展期、提前还款等的可能性,需要考虑到情况较为繁杂,模型计量和系统实施的难度均较大。
他认为,减值模型变更后,减值计提范围扩大,譬如同业资产在IA39下基本没有计提拨备,现在需要增提拨备,未发生减值的类信贷资产也是如此,此外未发生减值、但信用风险已经显著增加的资产拨备也会增加,对银行拨备水平的影响幅度则要视银行的资产结构、原有的拨备计提水平、以及IFRS9下具体计提的方法而定。“据我们了解,国际上实施IFRS 9后,银行拨备增提的比例在10-50%之间,差异非常大。”
根据“预期损失模型”的要求,金融资产将根据其信用风险逐步递增的程度,将具体的减值准备计提方式和会计处理划分为三个阶段,其区分的关键在于信用风险是否“显著增加”:如果金融资产的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以来没有显著增加,则对该金融资产计提的减值准备等于 12 个月的预期信用损失;如果金融资产的信用风险“显著增加”,甚至已发生实质性信用减值,则计提的减值准备应等于整个生命周期的预期信用损失。
但如何判定“信用风险显著增加”?前述风险部相关负责人认为,既需要考虑业务经验,又要基于银行的系统基础和数据的可获取性,原则上标准合理即可。“准则明确给出了可推翻的逾期天数的标准,除此之外,准则并没有给出其他的强制标准,实践中不同银行可能还会考虑内部评级及其变动情况、五级分类、银行内部的各类风险名单、各类内外部预警信号等因素。”
此外,他认为新准则部分提前反映了资产的信用风险水平,而这部分因素在定价策略中已充分考虑,因而准则变更对银行资产定价的影响总体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