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信托吴照银:大盘可能阶段性见底 一些有利于股市稳定的因素正在生成
4月中旬以来,股市经历了连续快速下跌。据统计,上证指数出现了连续18个交易日低开,历史上极为罕见。而个股的跌幅远比指数剧烈,市场中位数已经下跌达20%,一大批股票创上证2638点以来的新低。随着指数快速下行,市场一片悲观,甚至有人放言上证指数会直接奔向2638点新低。
5月11日晚间,中航信托宏观策略总监吴照银判断,大盘可能阶段性见底。
吴照银表示,要判断市场是否见底,首先要知道这一个月来下跌的原因,这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一是一季度经济见顶后很多高频指标快速回落,投资者预期经济下落加快。这一点在期货市场反映更明显,螺纹钢、铁矿石、橡胶、焦煤焦炭等大宗原材料期货价格大幅下跌。经济回调,市场预期上市公司盈利出现拐点,因而股市的基本面向下引发个股下跌。二是流动性收紧超过市场预期。除了央行紧缩货币以外,证监会、银监会监管日趋严格,导致市场流动性非常紧张,股市、债市因而都出现了明显的调整。三是IPO发行过快以及定增难度增加等措施造成壳股、伪成长股股价大幅下跌。
但是,市场在短短一个月时间内出现了大幅下挫,显然已经对上述利空进行了充分释放,有些已经反应过度。比如经济下滑是未来几个季度的事情,股市在短期内急剧释放悲观预期有点反应过头了;监管趋严确是一个大背景,但毕竟真正的监管措施尚未落地,无论怎样监管不可能再搞出一个股灾或者其它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来。所以市场在短期内的急速下跌已经反应过度,存在反弹动能。
更重要的是,全球股市如火如荼,欧洲、美国、香港地区股市今年以来涨幅均在10%左右(香港恒生指数以上涨14%拔得头筹),只有中国A股至今涨幅为负。在这种情况下,A股成为全球股市阶段性估值洼地,一旦市场情绪稍有缓和,估值就会有所抬升,带动股指反弹。过去多年,尽管A股与全球股市走势有较大差异,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二者走势仍存在一定的联动性。
吴照银表示,接下来,一些有利于股市稳定的因素正在生成。央行在面对持续紧绷的资金状况终于有所放松,向市场注入流动性,维持市场资金面处于中性状态;“一带一路”全球高峰论坛为市场提供稳定的政策环境和投资题材;MSCI指数纳入中国A股也为外资进入中国股市增加了想象空间;在市场情绪向好的前提下养老金入市也会成为投资者做多的理由。
“尽管反弹幅度有限,但在整体盈利空间有限的年份里也需要操作,只有精细化投资才能获得较好收益。以反弹角度观察,寻找深跌的弹坑是一种操作策略,但是这种策略需要较高的技巧,买早一点或卖迟一点都可能带来负收益。另一种投资策略是我们一直倡导的买入有业绩的白马股,何为有业绩的白马股,其特征是三个“二”:市盈率20-30倍;每股盈利增速20-30%;市值大约200亿-500亿。”他说。(杨卓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