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信托完成工商变更 第四家银行系信托诞生
银行系信托的凶猛表现,在2012年表现得更为明显。因其受托资产规模的迅速增长改变了信托业的格局。2012年除了中信信托依旧把持“一哥”地位外,第二、第三名易主为建信信托、兴业信托。交银国信,虽稍显逊色,但同比增速也在1倍以上。
上海信托成为浦发银行的控股子公司。
2016年3月16日浦发银行发布公告称,3月15日上海市黄浦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核准了上海信托的股东变更事项,并签发了新的《营业执照》。双方已完成了上海信托97.33%股权过户事宜,相关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已办理完毕。
至此这起酝酿两年的收购事宜终于落下帷幕。
同时上海信托也正式成为第四家银行系信托,此前三家分别为:建信信托、交银信托、兴业信托。格上理财王燕娱称,“这次并购将达到1+1>2的效果,浦发银行的资源能帮助上海信托更好拓展业务,而控股信托之后,银行业务范围将更加广泛。” 股权结构解析
虽然工商登记已经变更完成,但后续浦发银行尚需向上海国际集团有限公司等11名交易对方发行近10亿股股份,并就本次交易涉及的股份变动事宜向中证登上海分公司办理股份登记手续。
本次交易完成后,浦发银行总股本将由186.53亿股增加至196.53亿股。其中,上海国际集团对公司的持股比例由本次交易前的16.93%增加至19.53%,为公司第一大股东;上海国际集团及其控股子公司对公司的合并持股比例由本次交易前的24.32%增加至26.55%,其作为公司合并持股第一大股东的地位保持不变。本次发行股份不会导致公司控制权发生变化,交易前后公司均无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
21世纪经济报道分别查阅了浦发银行和上海信托相关年报发现,其大股东均为上海国际集团。
据2014年年报显示,浦发银行股东较多,单一持股比例在5%以上的分别为,中国移动广东有限公司(20%)、上海国际集团(16.93%)、上海信托(5.23%).
上海国际集团在这一起并购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据了解,上海国际集团为上海国资委100%控股公司。其持有上海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和上海国际集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100%股权,同时持有上海信托66.33%的股权,也是通过这三家公司,上海国际集团合并持股浦发银行比例达24.32%,成为第一大股东。
同时,此前上海国际集团也为伤害信托第一大股东。据2014年年报显示,上海信托股东总数为13 家。 其中持有10%以上股份的股东为:上海国际集团有限公司66.33%,上海久事20%。
业内普遍认为,浦发银行收购上海信托是该行成为上海市金融控股集团之一的重要一步,意味着上海建设金融控股集团思路的重大转变。据了解,目前浦发银行通过控股浦银安盛基金、浦银租赁、南亚投资等在部分金融领域展业,同时还拥有华一银行、浦发硅谷银行以及村镇银行等金融牌照。
对信托公司而言,银行系信托公司则能够分享母公司的销售平台、项目资源和资金资源,这将在产品销售和客户开拓等方面带来巨大便利,使其形成不可多得的独特优势。王燕娱称,“并购将达到1+1>2的效果,浦发银行的资源能帮助上海信托更好拓展业务。”上海信托或将“大跃进”
对于上海信托而言,此次并购意味着其将成为第4家银行系信托。此前三家分别为:建信信托、兴业信托、交银信托。
据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4年底,建信信托、兴业信托、交银信托3家银行系信托公司的信托资产管理规模合计达1.76万亿元,约占全行业的12.6%,同比上升1.6个百分点。从管理资产规模增速的角度来看,建信信托、交银信托、兴业信托3家银行系信托公司2014年信托资产规模同比增速分别为104.36%、40.66%和24.23%。而整个信托行业2014年资产管理规模的平均增速为28.14%。
而银行系信托的凶猛表现,在2012年表现得更为明显。因其受托资产规模的迅速增长改变了信托业的格局。2012年除了中信信托依旧把持“一哥”地位外,第二、第三名易主为建信信托、兴业信托。交银国信,虽稍显逊色,但同比增速也在1倍以上。
王燕娱称,上海信托有了浦发银行背景之后,未来其与银行相关业务一定会有较大提升,“背靠大树好乘凉,上海信托未来的发展将会从中受益。”
然而就此前3家银行系信托的发展状况来看,其盈利能力并不显眼。有业内人士分析称,出现这一现象与信托公司在银行系统中扮演的角色有关,银行系信托公司低费率的通道类业务占比会相对较高,因此整体盈利能力并不突出。
而王燕娱表示,上海信托的主动管理类的信托也将从此次并购中获益,“不是所有企业都能从银行贷款,比如说银行限额到了,企业不能从银行贷款,那银行可以作为介绍人,将客户介绍给信托。”这意味着不论通道类业务还是主动管理类业务,上海信托都将从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