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券商前沿

​财富管理正逐步成为在港中资券商核心业务

来源:互联网

经过20年左右的发展,在港中资券商从边缘到主流,特别是,近年来以投行业务为代表的业务迅速崛起,不过,一些券商财富管理业务这一“短板”正在逐渐弥补。日前,中泰国际证券财富管理部董事总经理兼主管陈远菲接受证券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2017年,中资券商各项指标全面领先。在服务高净值人群方面,跟外资投行相比,在港中资券商的优势在于熟悉内地情况,可以获得更多更好的投资机会,帮助客户分享中国内地的经济增长。

——专访中泰国际证券财富管理部董事总经理兼主管陈远菲

财富管理成为核心业务

香港金融市场欧资、美资、中资金融机构,相互博弈,此消彼长。和中资券商相比,外资大行大多形成了各自鲜明的特色。

陈远菲介绍,外资大行的服务模式,传统的私人银行业务会为客户提供股票债券交易、设立信托、购买大额人寿保单、融资等业务。各家私人银行有一定自己的特色,比如,英资投行相对稳健保守,给客户推荐的产品颇为保守,但同时客户获得的收益也相对稳健;美资投行私募基金较有特色,有一些高收益产品供客户选择。

中资券商的模式和外资相对有明显差异。陈远菲表示,以前财富管理业务本身不是中资券商的主要收入来源,中资券商主要依靠投行、大股东抵押贷款、并购过桥贷款等资本中介型业务创造收入。

陈远菲说,“过去财富管理业务更像是一个服务支援配套部门,为上市公司大股东、高净值的经纪业务客户提供全方面的服务;现在,财富管理业务正逐步成为中资券商的核心业务,同时,也为其他部门提供优质的客户资源。”

得益于内地企业的大规模赴港上市,港交所多次成为全球IPO集资额最高的股票交易所。陈远菲介绍,中资机构在贴身服务内地客户、自身投研实力、对中国国情的深入了解等方面都较外资更有优势,因此投行IPO、股票债券交易等市场份额提升迅速。2017年,中资券商各项指标全面领先外资投行。

能力和操守赢得客户信任

香港市场和内地不同,客户更倾向将资产交给专业的机构打理,这也造就了香港市场专业机构相对发达的局面。

陈远菲认为,替客户配置资产,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话题,很难几句话说清楚,一般来讲有几个基本原则,以及一般要遵守的逻辑和纪律。

陈远菲介绍,首先要清晰理解客户的追求和愿景,要明白配置财产、获取收益,是客人达到人生目标、实现人生价值的手段,而财产本身增值并非终极目的。其次,在和客户充分沟通之后,对客户的资产进行平衡、合理的组合配置。

她强调,在此过程中,国际化的视野、本土化的服务同样重要,要长期跟踪和筛选各类产品的表现,并帮助客户做出灵活的调整。

不过,陈远菲认为,获得高净值客户的信任相对是比较困难的,要在专业能力和职业操守两方面给客户足够的信心和信任,这需要长期的专业积累以及对职业底线的坚持。

中资券商更熟悉内地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吸引了全球各地的金融机构和投资者。

陈远菲介绍,香港作为最贴近中国内地的国际金融中心,拥有良好的法制、投资环境和简便、低廉的税制,是高净值客户做全面资产配置的很好选择。

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新晋亿万富豪(超过10亿美元)人数为101人,总数高达318位。换言之,2016年中国富豪人数激增近1/3,平均每周新增2位亿万富豪。

陈远菲表示,总体来说,内地高净值人群的国际化视野超过我们的想象,已经做了很多功课和准备。各家机构也已经做了很多的投资者教育工作。但是无论哪里的客户,对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动性的诉求是基本一致的。资产的跨品类、跨区域配置是高净值人群在积累财富——保全和传承财富过程当中不可缺少的阶段。

香港金融业竞争强烈,一直以来,在香港财富管理市场,相对中资券商,外资大行占据着重要的一席之地。陈远菲看来,给高净值人群提供更好的服务方面,在港中资券商的优势在于熟悉内地情况,可以获得更多更好的投资机会,帮助客户分享中国内地的经济增长。同时在服务方面,中资券商更加的灵活和贴近客户。

截至2017年末,中泰国际财富管理部共服务150个机构客户,300个高净值客户,管理资产规模超400亿港币。未来,中泰国际将继续发挥好这一比较优势,提供全面优质的服务。

推荐阅读

Copyright© 中国前沿新闻网